NG体育-里昂险胜取得关键战利,喜获三分

admin 2 2025-01-15 15:42:53

  

  说明里昂险胜取得关键战利,喜获三分:(1)这是网络搜索的一个题库,仅作为了NG体育解题型用。(2)库题有单选、多选题和判断三种,其中判断题在本库最后。(3)此题库依据或为《原理》2013年版,与2015年版稍有差别。(4)提供者未核实题库内容,对题库试题和答案正确与否不承担责任。(5)提供者没有将题库内容与机考题库内容做任何比对,不承担任何关于泄题的指控。如此库题与机考库题相同,则纯属巧合。(6)选择此题库示例仅仅因为该题库下载方便,其中单选和多选下载地址是里昂险胜取得关键战利,喜获三分:https://www.yjbys.com/news/190318.html,判断题百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判断题”可得。(7)同学们应根据老师的讲课内容和课本选择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本示例不构成对复习内容和方式的推荐。(8)本库题单选多选到第三章止,如需了解其里昂险胜取得关键战利,喜获三分他章节试题,请自行搜索学习。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章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7、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

  8、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核心

  9、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

  A、德国

  B、奥地利

  C、中国

  D、俄国

  10、“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12、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1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1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

  15、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

  【单项选择题答案】

  1.C 2 .A 3.A4.B 5.C 6.B 7.C 8.A 9.D 10.A 11.A 12.C 13.D 14.A 15.C

  二、多项选择题

  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A、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2、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

  A、巴黎公社

  B、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

  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启蒙思想

  4、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是()

  A、康德

  B、黑格尔

  C、费尔巴哈

  D、笛卡尔

  5.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马尔萨斯

  D、西斯蒙

  6.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

  A、昂利?圣西门

  B、沙尔?傅立叶

  C、罗伯特?欧文

  D、托马斯?莫尔

  7.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A、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学说

  8、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

  A、阶级性

  B、实践性

  C、客观性

  D、人民性

  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

  A、李大钊的理论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0、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

  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

  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

  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多项选择题答案】

  1.BCD 2.BCD3.ABC 4.BC 5.AB 6.ABC 7.CD 8.AB 9.BCD 10.ABCD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2、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A)的标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

  3.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C)的标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反映论和先验论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C)

  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

  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D)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B)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这指的是(B)

  A.运动B.实践C.精神生产D.物质生产

  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C)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9.柏拉图的“理念论”是(C)的理论

  A.唯物主义B.二元论

  C.唯心主义D.怀疑论

  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D)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1.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D)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2.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D)

  A.抛弃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

  C.纯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

  1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

  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

  14.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15.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C)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16.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D)

  A.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B.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

  C.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

  D.证明了意识可以在高度发展的物质中产生

  17.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D)

  A.认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B.在实践中自己探索

  C.循序渐进

  D.理论联系实际

  18.“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A)

  A.归纳与演绎B.分析与综合C.抽象到具体D.实践到认识

  19.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D)

  A.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B.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C.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D.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

  20.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D)

  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1.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B)

  A.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B.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C.是不是有新形式和新特点

  D.是不是得到大多数人的承认

  22.有的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前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这种观点属于(B)

  A.唯物主义决定论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D.相对主义诡辩论

  23.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B)

  A.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形式是活跃易变的

  B.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

  C.内容和形式都是处在不停的显著运动状况

  D.内容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

里昂险胜取得关键战利,喜获三分

  24.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备一定的条件,在目前不

  能实现的,属于(D)

  A.不可能性B.微小的可能性

  C.现实的可能性D.抽象的可能性

  25.度是(B)

  A.事物的质量和数量的界限

  B.事物保持其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

  C.事物保持其量的稳定性的范围

  D.事物发生变化的关节点

  26.《坛经》“时有风吹幡动,----僧曰风动,---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惠能关于运动的观点是(D)

  A.运动是物质之根本属性B.运动与物质不可分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27.从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角度看,物质的惟一特性是( B )

  A.运动性B.客观实在性

  C.不可分性D.时空性

  28.实践是指(D)

  A.个人的生活活动B.一切有利于自己的活动

  C.人有目的的、达到真理性的认识活动

  D.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29、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三个基本历史形态是(B)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C.奴隶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封建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资本主义时期的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30.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D)

  A.掌握这一正确的哲学理论

  B.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C.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

  D.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单项选择题答案]

  1.C2.A3.C4.C5.D6.B7.B8.C9.C10.D

  11.D12.D13.A14.A15.C16.D17.D18.A19.D

  20.D21.B22.B23.B24.D25.B26.D27.B

  28.D29.B30.D

  二、多项选择题

  1.“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里昂险胜取得关键战利,喜获三分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AB)

  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

  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D.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

  E.时间和空间是无限的

  2.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皆本物之固然。”“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含静。”“动、静,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ABC)

  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D.运动是静止的总和

  E.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

  3.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CDE)

  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

  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C.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D.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E.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4.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这段话所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ABCD)

  A.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

  B.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C.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D.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

  E.联系的本质存在于人们的思维之中

  5.下列选项中,体现发展的实质的有(BCD)

  A.因祸得福,祸福相依

  B.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

  C.培育出新优质品种

  D.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经过私有制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E.某种时尚开始流行

  6.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ABD)

  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E.使统一体分解

  7.下列命题中属于揭示事物本质的有(CDE)

  A.水往低处流B.日出于东落于西

  C.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E.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8.下列现象属于量变引起质变的有(ACDE)

  A.生产力的增长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B.物体由于量的不同而区分不同的体积

  C.在一定温度下鸡蛋孵出小鸡

  D.由变异的积累引起旧物种到新物种的变化

  E.同样的元素由于结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事物

  9.辩证的否定是(ABCDE)

  A.事物的自我否定B.事物发展的环节

  C.事物联系的环节D.扬弃

  E.既克服又保留

  10.社会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这是因为(ABD)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C.历史发展方向是由人的思想和行动决定的

  D.社会规律存在和实现于实践活动之中

  E.社会规律没有客观性

  〔多项选择题答案〕

  1.AB2.ABC3.CDE4.ABCD5.BCD6.ABD

  7.CDE8.ACDE9.ABCDE10.ABD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单项选择题

  1.“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这是()

  A.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论与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2.实践的主体是()

  A.绝对精神

  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C.人

  D.人的意识

  3.实践的客体是()

  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B.客观物质世界

  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D.进人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

  4.实践的中介是()

  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

  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5.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

  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

  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7.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说明()

  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

  8.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

  C.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间接经验毫无用处

  10.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11.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A.感觉B.知觉C.表象D.分析

  12.对于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的正确评价是()

  A.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

  B.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地

  C.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性

  D.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

  13.“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

  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D.相对主义的观点

  14.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15.“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

  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

  16.“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B.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

  C.客观真理论D.形而上学真理论

  17.“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

  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18.“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

  A.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C.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D.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

  19.“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这种观点是()

  A.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B.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

  C.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D.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

  20.承认我们知识的相对性就()

  A.必然归结为诡辩论B.必然归结为怀疑主义

  C.必然归结为不可知论D.可以防止认识的僵化

  21.“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22.列宁提出的:“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A.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

  B.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C.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23.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强调()

  A.真理是感性的直观,不是理性的抽象

  B.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C.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

  D.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

  24.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A.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

  B.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

  25.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

  A.人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事物

  B.人们获得感性经验至关重要

  C.人们不仅要善于观察事物,而且要善于思考问题

  D.人们在认识事物是要有理性的指导

  26.马克思指出:“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它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

  A.人的聪明才智无先天区别

  B.人的聪明才智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

  C.人的聪明才智主要来源于后天实践

  D.人的聪明才智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

  27.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在于()

  A.是否符合人的利益和愿望B.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

  C.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D.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28.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A.具体性B.客观性C.终极性D.全面性

  29.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错误在于()

  A.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B.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C.只讲真理的客观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D.认为关于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

  30.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

  A.决定了社会发展趋势B.决定着社会变革力度

  C.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D.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最终源泉[单项选择题答案]

  1.C 2.B 3.D4.A 5.D 6.C 7.B 8.C 9.C 10.C 11.B

  12.C 13.B14.C 15.A 16.A 17.D 18.A 19.B 20.D 21.B

  22.A 23.C24.C 25.D 26.C 27.C 28.B 29.A 30.C

  二、多项选择题

  1.实践的中介系统包括()

  A.人的肢体延长、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

  B.人的感官和大脑延伸、智力放大的工具系统

  C.进人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各种物质系统

  D.在思维中把对象的某种属性、因素抽取出来的逻辑方法E.在思维中把对象的某种属性、因素抽取出来的操作系统

  2.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

  A.确定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B.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

  C.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D.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而支配客观世界的运行

  E.通过改造客观世界而支配主观世界的运行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的可知性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C.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E.认识是否经历一个过程

  4.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A.实践提出了认识的课题

  B.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认识成为可能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E.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

  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C.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加工

  E.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6.能动的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主要区别在于()

  A.是否承认客观事物和人的思想是认识的对象

  B.是否承认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实践

  C.是否承认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D.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

  E.是否承认世界是可知的

  7.“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

  A.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B.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C.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D.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

  E.理论优于实践

  8.“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这是如此正确,以至于不能从太阳总是在早晨升起来判断它明天会再升起。”恩格斯这段话的含义是()

  A.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

  C.事物的必然性与感性、经验性毫无关系D.归纳方法不是万能的

  E.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9.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区别是()

  A.真理原则侧重于主观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

  B.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

  C.真理原则说明认定活动的客观制约性,价值原则表明人的活动的目的性

  D.真理原则体现了人的活动中的统一性,价值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多样性

  E.真理原则侧重于现实性,价值原则侧重于理论性

  10.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B.坚持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C.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的方法,而不是教义

  D.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永恒真理,只能坚持不能发展

  E.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发展马克思主义

  [多项选择题答案]

  1.AB 2.ABC3.BD 4.ABCDE 5.ABCD 6.CD 7.ABD 8.ABD 9.BCD

  10.ABCE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

  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3.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

  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

  4.“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D.物质生产的发展藉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

  6.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A.生产力

  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

  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7.上层建筑是指()

  A.社会的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社会生产关系

  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

  8.社会形态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

  9.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

  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

  10.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

  A.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变革

  C.社会形态的更替D.科技的进步

  11.社会革命根源于()

  A.人口太多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

  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12.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A.改变社会主义制度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实现社会公平

  13.“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A.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

  B.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

  C.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

  D.科技革命导致社会政治革命

  14.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

  A.唯心主义的观点B.折中主义的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

  15.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

  A.阶级斗争史B.思想发展史

  C.劳动发展史D.文化发展史

  16.阶级实质上是一个()

  A.思想范畴B.经济范畴C.政治范畴D.文化范畴

  17.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作用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18.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众()

  A.占人口大多数B.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C.具有先进思想D.掌握历史发展规律

  19.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条件是()

  A.经济条件B.法律制度C.传统观念D.文化水平

  20.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

  A.纯粹偶然的B.纯粹必然的

  C.偶然与必然的统一D.有的是偶然有的是必然

  21.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是()

  A.古为今用方针B.历史分析方法

  C.彻底批判的革命精神D.全盘否定的分析方法

  22.历史发展是“合力”作用的结果,这就是说()

  A.历史发展无规律可循B.历史发展是无法认识的

  C.历史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D.社会中的每个人不都是“合力”的一部分

  23.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A.生产关系B.血缘关系C.政治关系D.思想关系

  24.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可以()

  A.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B.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C.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D.决定国家的贫富强弱

  25.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

  A.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才能实现

  B.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才能实现

  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才能实现

  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才能实现

  26.劳动过程是劳动一般性质和劳动的社会形式的统一。劳动的一般性质是指()

  A.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B.劳动者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

  C.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

  D.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

  27.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是()

  A.地理环境B.生产劳动C.社会关系D.社会意识

  28.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C.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29.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是()

  A.制造使用工具B.具有宗教信仰

  C.具有语言文字D.具有思想意识

  30.社会各种矛盾中最基本的是()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B.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关系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D.阶级与阶级之间的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存在包括()

  A.社会生活的各种物质条件B.社会生活的物质生产活动

  C.经济关系D.全部社会关系

  E.社会生活的精神生产活动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

  A.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

  B.它与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性

  C.它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

  D.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E社会意识可以脱离社会存在而发展

  3.18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国家法国在哲学上和政治思想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超过了当时经济上先进的英国,这表明()

  A.社会意识的发展不依赖社会经济

  B.社会意识并不决定社会存在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社会意识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对应的

  E社会意识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4.马克思说:“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段话说明()

  A.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

  B.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的成熟

  C.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当它还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时,是不会灭亡的

  D.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E.在一定程度上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5.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是因为()

  A.生产方式是生活资料的谋得方式

  B.生产方式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

  C.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E.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6.人口因素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因为()

  A.人口因素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人口生产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C.人口生产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D.人口生产不能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里昂险胜取得关键战利,喜获三分

  E.人口生产的社会形式受生产方式制约

  7.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

  A.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B.它要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C,它要排除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

  D.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E.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水平

  8.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指出()

  A.社会形态是具体的、历史的

  B.社会形态是有机的统一整体

  C.社会形态是永恒的不变的

  D.社会形态是超社会的、超历史的

  E.社会形态是由偶然因素所决定的

  9.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是()

  A.发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

  B.指出阶级斗争的长期性

  C.论证了阶级的存在与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D.说明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E.指出阶级斗争只有暴力革命一种形式

  10.“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

  A.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

  B.这两种观点是互相补充的

  C.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

  D.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

  E.前者是唯心史观,后者是唯物史观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A4.D 5.C 6.D 7.D 8.B 9.B 10.C 11.D

  12.C 13.D14.C 15.C 16.B 17.C 18.B 19.A 20.C

  21.B22.C23.A24.C25.D26.C27.B28.D29.A30.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ABCD3.CD 4.ABCD 5.ACDE

  6.ABCE 7.AB8.AB9.CD 10.ACD

  

  判断题示例:

  1.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错误。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综合。错误。

  3.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相加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错误

  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19 世纪中叶创立的学说,今天早已过时。错误

  5.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找到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错误

  6.哲学就是世界观。错误

  7.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错误

  8.世界统一性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石。错误。

  9.意识是人脑自动产生的产物。错误。

  10.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正确。

  11.鬼神观念和错误的认识也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正确。

  12.物质就是具体事物。错误

  13.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错误

  14.实践就是日常生活。错误

  15.自在世界是第一性的,人类世界是第二性的。错误

  16.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生事物。 错误

  17.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因而是事物发展的主要原因;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因而是事物发展的次要原因。错误

  1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只有认识事物的度才能准确地认识事物的质,才有条件做好工作。正确

  19.辩证的否定即是全盘否定错误

  20.假象造成错觉,因此是主观的错误

  21.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错误

  22.因果观念就是因果联系错误

  23.逻辑与历史的进程是完全重合的。错误

  24.量与事物是完全等同的错误

  25.假象就是一种错觉。错误

  26.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正确

  27.有的真理是绝对真理,有的真理是相对真理。 (错误:真理都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

  28.绝对真理就是绝对不变的真理。错误

  29.有用就是真理。错误

  30.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是向统一的。 正确

  31.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意义更为重大的飞跃。正确

  32.认识开始于经验。错误

  55.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答案:正确

  56.有些谬误不能转化成为真理。答案:错误

  57.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答案:错误

  58. 唯物辩证法所讲的联系都是客观的联系。答案:正确

  59.概念是理性认识的起点。答案:正确

  60.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的根本动力。答案:错误

  6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个人天才的产物。答案:错误

  62.每一个事物都是一个度。答案:正确

  63.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答案:正确

  64.物质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答案:错误

  65.区别新旧事物的标准在于出现时间的早晚。答案:错误

  66.量与具体事物直接同一。答案:错误

  55.阶级关系是物质的一种形态。答案:正确 56.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没有差别和对立。答案:错误

  57.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答案:正确

  58.时间的一维性是指时间的不可逆性。答案:正确

  59.经济基础的实质是生产关系。答案:正确

  60.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答案:正确

  61.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答案:正确

  6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受到多方面历史条件的限制。答案:正确

  63.实践是一种纯粹的物质活动。答案:错误

  64.反映论是一切唯物主义共同遵循的认识论路线。答案:正确

  65.人脑是意识的源泉。答案:错误

  66.扬弃就是辩证的否定。答案:正确

  55.度就是临界点。答案:错误

  56 真理的本性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答案:正确

  57.意识形态没有阶级性.答案:错误

  58.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社会主义。 答案:错误

  59.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改变客观规律。答案:错误

  60.发展是指事物的一切运动和变化。答案:错误

  61.扬弃就是辩证的否定。答案:正确

  62.经济基础的实质是生产关系。答案:正确

  63.生产关系是一种经济关系。答案:正确

  64.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的两种历史形态。答案:正确

  65 实践是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答案:正确

  66.唯物辩证法所讲的联系都是客观的联系。答案:正确

  55.社会存在是生产关系的总和。答案:错误

  56.生产力是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范畴。答案:错误

  57.哲学就是世界观。答案:错误

  58.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改变客观规律。答案:错误

  59.概念是理性认识的起点。答案:正确

  60.物质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答案:错误

  61.世界统一于存在。答案:错误

  62.有些谬误不能转化成为真理。答案:错误

  63.上层建筑的核心是意识形态。答案:错误

  64.国家是调和阶级矛盾的产物。答案:错误

  65.科学属于知识形态的生产力。答案:正确

  66.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个人天才的产物。答案:错误

  55.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社会主义。 答案:错误

  56.生产力包含科学。答案:正确

  57.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答案:正确

  58.时间的一维性是指时间的不可逆性。答案:正确

  59.真理的本性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答案:正确

  60.知识是人的头脑本身固有的。答案:错误

  6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个人天才的产物。答案:错误

  6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的根本动力。答案:错误

  63.唯物辩证法所讲的联系都是客观的联系。答案:正确

  64.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答案:正确

  65.上层建筑的核心是意识形态。答案:错误

  66.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没有差别和对立。答案:错误

  题库不全,怎么办?你可以选择:(1)依据课本复习。(2)网络搜索获得其他内容。(3)参考往届同学的复习资料。

  

上一篇:NG体育-马洛卡客场战平,积分榜位置稳固
下一篇:NG体育-重庆力帆主场大胜武汉卓尔,豪取主场三分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

返回顶部小火箭